米乐客户端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关于印发《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行动指南》的通知

更新时间:2024-08-28 作者:米乐客户端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行动指南》已经管委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为深入实施《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制造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25年)》(长经开管发〔2018〕3号),推动《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快速推进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长经开管发〔2018〕41号)有效落地,指导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园区”)制造企业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开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建设,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现结合园区发展实际制定本指南。

  工程机械、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是园区集聚度高、规模大、特色鲜明的主导优势产业,孕育形成了三一集团、山河智能、铁建重工、上汽大众、广汽三菱、广汽菲克、长丰猎豹、博世汽车、蓝思科技、国科微电子等一大批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有力带动了园区经济发展,引领了材料、配件等大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推动了高端制造人才的聚集,实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

  当前,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生动力已发生深刻变化,应主动应变求变,把握发展机遇,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实现新旧动能顺利转换。发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能够有效提升制造企业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出、减少消耗、提高品质,同时带动信息通信、智能装备、工业软件等新兴起的产业的迅速增加,减少劳动力、原材料等要素成本上涨对园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对于破解制约产业高水平发展的突出矛盾问题、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一是思路不清晰。园区企业普遍对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认识和理解不足,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客观规律和核心要素不了解。例如部分企业仅专注于生产装备自动化改造,忽视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性作用;部分公司制作系统和管理系统没办法实现协同,形成信息孤岛,积累的海量数据没办法得到有效应用;部分企业在没有清晰业务定位和改造战略的情况下,意图单纯通过装备数字化改造和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业绩增长,难以取得实效。

  二是技术难度高。园区“两主一特”产业做改造的技术难度和要求比较高,部分整机企业、零部件配套企业已发展到多品种大批量定制化阶段,进一步开展智能化改造,难度大,复杂度高,无法通过简单的“机器换人”项目取得明显改造效果,需要对制造流程做全面梳理和优化,这对企业内部团队和外部供应商的要求极高。

  三是供需不匹配。供应商与专家队伍不足是园区企业普遍反应的明显问题。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缺乏信息物理系统、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先进的技术供应商,中型企业缺乏可提供本地化服务的成熟方案供应商,中小企业缺乏可提供低成本解决方案的特色方案供应商。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底,园区规模以上技术装备、工业软件、系统集成供给企业总计不到10家,且本地供应商的优势领域与园区产业不匹配,跨领域服务能力不强。

  四是造血能力不够。改造方案技术难度高、供应商队伍不健全,使园区企业组织智能制造基本需要从零做起,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自建团队,长期投入,才可以获得突破,但是部分企业自有资金缺乏且融资难度大,对于大额投资智能化改造存在顾虑,抑制了智能改造升级需求。

  五是机制不健全。园区缺乏类似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这样的产业和创新枢纽性组织,造成企业先进的技术协同创新难,先进方案商业化和产业化难,先进经验复制推广难。例如,部分领先企业在内网改造、设备机理模型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但团队仅为企业内部服务,别的企业在开展类似项目时,由于缺乏协作平台和机制,很难分享其先进经验。

  为解决上述核心问题,努力实现“率先打造国家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区,率先建设5000亿国家级园区”发展目标,推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应用基地、示范基地、创新基地”建设,园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发展将坚持“应用带动供给”的发展思路,通过实施一批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试点示范项目,切实推进园区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行智能化提质改造;培育一批本地装备、软件和系统服务供应商,补强园区智能制造供给支撑短板,降低企业改造方案的价格,提升改造效果,让企业真正看到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成效。

  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通过“应用+供给”的良性循环和双轮驱动,实现“以产业链催生供应链,以供应链带动创新链”的发展目标。到2021年,重点聚焦“以产业链催生供应链”,推动工程机械、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产业智能制造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全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园区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园区智能制造供给资源池。到2023年,重点聚焦“以供应链带动创新链”,打造园区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平台,建设若干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制造业集群。

  (1)鼓励工程机械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运用综合工厂模型、快速初始化/模块化工厂模型、可制造性预测、产线可重构、数字孪生、虚拟制造等仿真技术,实现制造前的虚拟评估、设计自优化,提升企业研发设计水平。

  (2)鼓励工程机械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运用定制部件制造、先进材料和多材料连接组装、基于自适应控制/内置传感/自愈合/自组装的大规模生产表面加工、近成形制造、前处理预测和事先预防型控制生产、网络集成制造(CIMS)等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实现自感知、自执行,提升生产制造水平。

  (3)鼓励工程机械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部署运用信息物理系统(CPS)、工厂寿命周期管理系统、工厂性能及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基于云计算的制造业供应链业务网、增强分析技术,实现自适应、自决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管理水平。

  (4)鼓励工程机械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运用基于数据驱动的参数化设计、专业化并行/协同设计、个性化网络众包设计等,提升智能工程机械产品研制效率和研发设计水平。

  (5)鼓励工程机械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在产品中叠加AI芯片、NB-IoT、5G等技术,研发无人驾驶工程机械、自动实时优化隧道施工机械、车车通信轨道交通机械等智能产品,抢占高端市场,推动企业占领价值链中高端。

  (6)鼓励工程机械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制定基于模型的产品生命周期(定义MBD、制造和检验)标准、相互连通及互操作标准、装备状态监控及运维标准等智能工程机械产品质量标准,实现前瞻布局、行业引领。

  (7)鼓励工程机械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建设智能工程机械产品测试验证平台,对AI、大数据、无人驾驶、智能传感网络、边缘计算等使能技术在工程机械产品上的应用来测试验证,形成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强有力的标准支撑,提高标准应用水平。

  (8)鼓励工程机械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运用模块化进行产品设计,建立个性化产品数据库,建设面向客户交互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并与研发设计、计划排产、柔性制造、营销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等系统集成,探索面向客户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9)鼓励工程机械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开发日常运行维护、在线检测、预测性维护、故障预警、诊断与修复、运行优化、远程升级等系统,建设智能装备/产品远程运维服务平台,探索远程运维服务。

  (10)鼓励工程机械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运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异构数据集成等技术,建设金融服务平台,探索金融保险、市场对接、设备租赁等后市场服务。

  (11)鼓励工程机械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建设企业内部协同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设备、产线、车间、工厂的纵向集成,实现设计、工艺、生产、销售、物流、安装、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集成管理,提高信息传输效率。

  (12)鼓励工程机械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推动跨企业资源整合以及生产的全部过程协同优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13)支持工程机械零部件企业引入智能机床、智能加工中心,解决企业机加环节生产水平低、生产质量低的问题。

  (14)支持工程机械零部件企业引入智能机械手、搬运机器人等,解决重型零件、材料上下料难的问题。

  (15)支持工程机械零部件企业引入自动导引运输车(AGV)、智能叉车等智能物流设备,建设智能料架、智能立体仓库,解决企业场内物流效率低、仓库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

  (16)支持工程机械零部件企业围绕铸造、冲压、锻造、焊接、喷涂、检测等生产环节引入智能专机或机器人,解决以上工艺过程中过于依赖人工、环境污染等问题。

  (17)鼓励工程机械零部件企业引入精益生产管理体系,优化设备管理、库存管理、生产计划管理、质量管理、流程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成本管理等,提升公司制作效率。

  (18)鼓励工程机械零部件企业引入集成产品研制(IPD)体系,缩短企业产品研制周期,降低产品研发成本。

  (19)鼓励工程机械零部件企业引入卓越绩效管理体系,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整合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20)支持工程机械零部件企业导入CAD、CAE、CAPP等软件,进行研发设计、工艺设计、建模仿真,提升企业研发设计能力。

  (21)支持工程机械零部件企业导入ERP系统,进行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存货管理、物流管理等,改善企业业务流程。

  (22)支持工程机械零部件企业导入MES系统(或能实现下述功能的相关系统),进行数据采集、质量管理、文档管理、过程管理、生产单元分配、劳力资源管理、资源分配和状态管理、工序详细调度、性能分析、维护管理、产品跟踪和产品清单管理,提升公司制造执行能力。

  (23)支持工程机械零部件企业部署生产数据和产品数据采集集成平台,构建产品谱系追溯体系、质量优化体系,提升产品质量。

  (24)支持工程机械零部件企业做好信息系统与制造装备的纵向集成,做好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使用维护的端到端集成,构建生产参数优化、流程优化体系,提高生产效率。

  (25)支持工程机械零部件企业部署能耗数据采集、监控、跟踪系统,构建能耗优化模型,实现智能化的能源管理,实现节能减排。

  (26)引入高档数字控制机床供给主体,鼓励企业研制数控车床、数控镗床、龙门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数控车铣中心、数控车铣磨中心等产品。

  (27)引入工业机器人供给主体,鼓励企业研制智能切割机器人、自动焊接机器人、精密及重载装配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等产品。

  (28)引入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供给主体,鼓励企业研制全向无人运输车、智能型堆垛/码垛机、超高超重型堆垛机、智能多层穿梭车、高参数自动化立体仓库、车间物流智能化成套装备等产品。

  (29)引入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供给主体,鼓励企业研制高性能工程机械零部件检测装备、大型复杂构件空间尺寸检测设备、基于大数据的在线故障诊断与分析装备、可视化柔性装配装备、柔性可重构工装的对接与装配装备等产品。

  (30)引入设计、工艺仿真类软件研发创新供给主体,鼓励企业原始研制或二次开发符合工程机械需求的CAD、CAE、CAM、CAPP等软件。

  (31)引入业务管理类软件研发创新供给主体,鼓励企业原始研制或二次开发符合工程机械需求的EPR、MES、SCM、PLM、CRM、WMS等软件。

  (32)引入工程机械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鼓励供应商研发设计生产制作的完整过程智能管理与决策集成化管理平台、跨企业集成化协同制造平台、装备智能健康状态管理与服务支持平台和面向工业软件、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工控安全系统、智能机器、智能云服务平台等集成应用的行业系统解决方案。

  (33)引入工程机械零部件生产成套装备方案供应商,鼓励供应商研发设计工程机械钣金件高效加工与成形、工程机械复合材料构件自动化数字化铺放、成形、加工和检测,柴油机缸体、曲轴、齿轮智能加工等成套装备方案。

  (34)引入工程机械生产的基本工艺成套装备方案供应商,鼓励供应商研发设计智能化焊接、智能化冲压、智能化铸造、自动化涂装、自动化超塑成形、快速成形、高效加工与近净成形成等成套装备方案。

  (35)引入工程机械软件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鼓励供应商研发设计生产执行控制与企业经验管理等系统的集成应用解决方案。

  (36)鼓励工程机械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培育技术使能平台,对外开放输出其解决方案和技术能力,为园区企业组织智能化改造,带动提升园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整体水平。

  (37)鼓励工程机械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对外开放其制造生态,孕育出系统集成、装备等产业改造急需的供给企业,提升园区智能制造供给能力。

  (1)鼓励汽车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运用综合工厂模型、快速初始化/模块化工厂模型、可制造性预测、产线可重构、数字孪生、虚拟制造等仿真技术,实现制造前的虚拟评估、设计自优化,提升研发设计水平。

  (2)鼓励汽车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运用定制部件制造、先进材料和多材料连接组装、基于自适应控制/内置传感/自愈合/自组装的大规模生产表面加工、近成形制造、前处理预测和事先预防型控制生产、网络集成制造(CIMS)等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实现自感知、自执行,提升生产制造水平。

  (3)鼓励汽车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部署运用信息物理系统(CPS)、工厂寿命周期管理系统、工厂性能及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基于云计算的制造业供应链业务网、协同规划执行与产品追溯系统,实现自适应、自决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管理水平。

  (4)鼓励汽车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运用自主式智能驾驶技术研发无人驾驶汽车,推动从驾驶辅助(DA)逐渐向部分无人驾驶(PA)、有条件无人驾驶(CA)、高度和完全无人驾驶(HA和FA)发展。

  (5)鼓励汽车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运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车辆协同控制技术、人机交互与共驾技术、智能网联汽车基础云控等研发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占领价值链中高端。

  (6)鼓励汽车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跨界合作,与各类创新载体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技术创新及标准制定,搭建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应用示范等工作,推动园区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技术及产业体系。

  (7)鼓励汽车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运用智能互联技术、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等技术,借助销售管理系统和制造管理系统,建设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对客户个性化定制产品订单的生成、排产、制造和进度进行跟踪,实现个性化定制服务。

  (8)鼓励汽车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运用互联网、车联网建设汽车服务平台,围绕用户选车、购车、用车、换车的全生命周期,开展O2O整车及售后电商服务,通过TSP(Telematics Service Provider)提供即使随车服务,通过车联网提供主动维修服务等,实现企业由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

  (9)鼓励汽车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建设企业内部协同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设备、产线、车间、工厂的纵向集成,实现设计、工艺、生产、销售、物流、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集成管理,提高信息传输效率。

  (10)鼓励汽车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推动跨企业资源整合以及生产的全部过程协同优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11)支持汽车零部件企业引入数控车铣中心、智能数控磨床、高效专用机床等设备,解决企业机加环节生产水平低、生产质量低的问题。

  (12)支持汽车零部件企业引入智能机械手、搬运机器人等,解决重型零件、材料上下料难的问题。

  (13)支持汽车零部件企业引入自动导引运输车(AGV)、智能叉车等智能物流设备,建设智能料架、智能立体仓库,解决企业场内物流效率低、仓库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

  (14)支持汽车零部件企业围绕铸造、冲压、锻造、焊接、喷涂、检测等生产环节引入智能专机或机器人,解决以上工艺过程中过于依赖人工、环境污染等问题。

  (15)鼓励汽车零部件企业引入精益生产管理体系,优化设备管理、库存管理、生产计划管理、质量管理、流程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成本管理等,提升公司制作效率。

  (16)鼓励汽车零部件企业引入集成产品研制(IPD)体系,缩短企业产品研制周期,降低产品研发成本。

  (17)鼓励汽车零部件企业引入卓越绩效管理体系,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整合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18)支持汽车零部件企业导入UG、Pro/Engineer、SolidWorks、CATIA等软件,进行研发设计、工艺设计、建模仿真,提升企业研发设计能力。

  (19)支持汽车零部件企业导入ERP系统,进行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存货管理、财务管理等,科学配置资源,改善企业业务流程。

  (20)支持汽车零部件企业导入MES系统(或能实现下述功能的相关系统),进行生产计划管理、生产的全部过程控制、产品质量管理、车间库存管理、项目看板管理等,提升公司制造执行能力。

  (21)支持汽车零部件企业导入WMS系统,进行仓储物流精细化管理,提升仓储物流运作效率。

  (22)支持汽车零部件企业部署生产数据和产品数据采集集成平台,构建产品谱系追溯体系、质量优化体系,提升产品质量。

  (23)支持汽车零部件企业做好信息系统与装备的纵向集成,做好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使用维护的端到端集成,构建生产参数优化、流程优化体系,提高生产效率。

  (24)支持汽车零部件企业部署能耗数据采集、监控、跟踪系统,构建能耗优化模型,实现智能化的能源管理,实现节能减排。

  (25)引入高档数字控制机床供给主体,鼓励企业研制高档数控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数控冲压设备、数控镗床、数控折弯机、齿轮加工机床等产品。

  (26)引入工业机器人供给主体,鼓励企业研制智能切割机器人、系列化点焊/弧焊/激光及复合焊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涂胶机器人、轮胎自动安装机器人、上/下料机器人等产品。

  (27)引入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供给主体,鼓励企业研制全向无人运输车、自动化立体仓库、车间物流智能化成套装备等产品。

  (28)引入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供给主体,鼓励企业研制柔性装配与试验检测装备、整车性能检验测试设备、静态高精度视觉检测装置、机器人视觉检验测试平台、智能高效率强度及疲劳寿命测试与分析设备、智能化齿轮滚动检查装备等产品。

  (29)引入设计、工艺仿真类软件研发创新供给主体,鼓励企业原始研制或二次开发符合汽车企业需求的CAD、CAE、CAM、CAPP等软件。

  (30)引入业务管理类软件研发创新供给主体,鼓励企业原始研制或二次开发符合汽车企业需求的EPR、MES、SCM、PLM、CRM等软件。

  (31)引入汽车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鼓励供应商研发设计生产制作的完整过程智能管理与决策集成化管理平台、跨企业集成化协同制造平台、装备智能健康状态管理与服务支持平台和面向工业软件、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工控安全系统、智能机器、智能云服务平台等集成应用的行业系统解决方案。

  (32)引入汽车零部件生产成套装备方案供应商,鼓励供应商研发设计轻量化多材质混合车身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成套装备,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高效低成本成形成套装备,动力电池数字化制造成套装备,柴油高压共轨、齿轮智能加工等成套装备方案。

  (33)引入汽车生产的基本工艺成套装备方案供应商,鼓励供应商研发设计智能化冲压、智能化焊接、自动化涂装、柔性化加工等成套装备方案。

  (34)引入汽车软件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鼓励供应商研发设计生产执行控制与企业经验管理等系统的集成应用解决方案。

  (35)鼓励汽车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打造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平台,将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先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通过平台向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辐射,提升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产业的整体智能化制造水平,打造类似于斯图加特、爱知等世界先进汽车产业集群的供给生态。

  (1)设备数据开放。针对企业老旧设备没有办法进行数据采集的问题,支持企业通过添加传感器和通信模块的方式实现老旧设备数据采集与传输,通过软硬件升级实现封闭数控系统接口协议开放,通过引入新型数字化装备提升生产现场数据采集能力。

  (2)信息系统集成应用。针对企业信息化系统落后的问题,支持企业部署MES/DCS/SCADA等生产控制管理系统、ERP/PLM/SCM等经营管理软件、CAD/CAE/CAPP等研发设计软件,通过统一接口协议、云化部署等方式,实现生产现场(OT层)实时数据和企业管理(IT层)数据的接入、集成、汇聚。

  (3)网络。针对企业工厂网络设施落后的问题,支持企业在工厂内建设完善的通信网络架构,运用工业以太网、3G/4G/5G通讯、工业PON、IPV6等技术,提升工厂内网络连接的数据带宽,降低网络时延,确保通信传输稳定可靠。

  (4)标识。针对生产流程长、产品品种类型多的企业面临的识别、分选、记录困难等问题,支持企业建立针对产品或零部件的标识管理系统,自动识别零部件、在制品、供需、产品等对象,持续记录有关信息,实现产品生产流程的信息追溯。

  (5)安全。针对企业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设备安全等方面防护建设不充分的问题,支持企业在工厂内部署运用工业防火墙、安全检查审计、入侵检测等安全系统,形成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避免系统失效。

  (6)设备优化。支持企业围绕设备正常运行状态优化,建立设备多参数优化模型,通过综合分析实时生产环境参数、订单排产信息、设备历史数据,智能配置设备参数,优化设备正常运行工况。

  (7)故障预测。支持企业围绕设备故障维护,建立故障规则库,训练故障预测模型,基于设备历史数据与故障信息优化预测模型,实现由预防性维护向预测性维护转变。

  (8)检测分析。支持企业围绕产品质量检验分析,建立质量测检算法模型库,开发在线检测组件(系统),实现产品质量数据高效实时检测。

  (9)排程管理。支持企业围绕生产排程优化,建立生产计划、进度优化模型,基于生产计划、进度调整的可视化管理与动态优化,实现智能排程。

  (10)质量追溯。支持企业围绕产品质量优化,部署产品生产全流程数据追溯系统,建立产品质量控制分析模型,分析产品全流程质量数据,实现全流程质量管控。

  (11)能源管控。支持企业围绕能源管控优化,建立制造全流程能源效率优化模型,综合分析全流程能源效率数据,实现智能能源效率优化。

  (12)物流优化。支持企业围绕厂内物流优化,建立路径优化与调度分析模型,开展物流车辆的路径动态优化与多目标调度动态优化,实现智能物流。

  (13)库存管理。支持企业基于信息化管理系统或工业网络站点平台优化库存管理,建立生产计划、生产进度、库存统一分析模型,实现基于生产计划动态调整的库存优化。

  (14)需求预测。支持企业基于信息化管理系统或工业网络站点平台探索客户的真实需求预测,建立产品需求预测模型,实现面向产品品类、数量、组合的智能决策。

  (15)财务优化。支持企业基于信息化管理系统或工业网络站点平台优化财务流程,建立业务与财务流程统一分析模型,实现基于统一业务与财务数据的流程优化。

  (16)供应链集成应用。鼓励企业围绕供应链协同管理,打通供应链上下游生产计划、进度排产、物流配送数据,实现面向终端用户的生产计划进度协同与并行组织生产。

  (17)制造资源协同。鼓励园区各产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围绕生产、存储、配送等资源管理,建设跨企业制造资源协同平台,实现跨企业资源配置优化。

  (18)产品全生命周期优化。鼓励企业围绕产品设计、生产、组装、质量、维护管理,基于统一模型打通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数据,实现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的建模分析优化。

  (19)全流程资产管理优化。鼓励园区各产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围绕工厂资产设计部署、运行维护、改造升级管理,开展资产数据的全流程集成应用,实现基于统一模型的资产全流程的优化管理。

  (20)智能化生产。鼓励企业对车间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进行建模仿真,集成应用先进传感、控制、检测、装配、物流及智能化工艺装备与生产管理软件,运用跨工厂内外的工业网络站点平台,打造互联工厂和全透明数字车间。

  (21)网络化协同。鼓励企业运用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平台或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在信息数据资源在企业内外交互共享的基础上,实现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在企业间、企业部门间的集聚与对接,实现基于云的设计、供应、制造和服务环节并行组织和协同优化。

  (22)个性化定制。鼓励企业运用工业网络站点平台,将企业研发设计、计划排产、柔性制造、营销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等实现协同与集成,实现快速使用户得到满足个性化需求。

  (23)远程运维。鼓励企业运用远程运维服务平台,对数据来进行筛选、挖掘、分析,向用户更好的提供日常运行维护、在线检测、预测性维护、故障预警、诊断与修复、运行优化、远程升级等服务。

  (24)企业应用实施平台。鼓励企业面向设备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生产等发展需求,建设具备设备连接、数据管理、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应用等能力的应用实施平台。

  (25)行业协同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围绕产品仿真设计、生产流程的优化、设备预测维护、供应链协同、制造协同等应用场景,建设可提供共性基础能力并具备二次开发能力的行业协同服务平台。

  (26)产业资源配置平台。鼓励企业针对产业链合作和社会化生产,开展众包众创、云制造、跨境交易等创新应用,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资源共享、调度和优化的产业资源配置平台。

  (27)数据采集服务商。引入具备数据采集能力、集成与传输能力、边缘计算能力的数据采集服务商,提供工业现场多源异构数据采集、集成和预处理产品或服务,支撑平台实现海量底层工业数据的获取。

  (28)工业网络站点平台基础设施服务商。引入提供通用IT技术、工业PaaS技术的工业网络站点平台基础设施供应商,为平台提供高性能云基础设施和海量工业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并行计算技术服务,形成相关开发组件,支撑平台做资源灵活管理调度,实现工业知识的积累、沉淀和复用。

  (29)工业互联网应用技术服务商。引入提供传统软件云化、工业APP创新等工业SaaS技术的工业互联网应用技术服务商,为平台提供具备行业、场景特色的工业应用软件开发、调试和运行维护等技术产品或服务,支撑平台形成海量工业APP应用。

  (30)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服务商。引入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服务商,为工业互联网提供加密传输、工业防火墙、入侵监测、漏洞扫描、数据备灾、故障恢复等各类安全防护和运行保障技术,实现对设备操作、数据资源、客户信息、平台运行等的安全防护与保障。

  建设园区企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应用成熟度评估系统,积极推动公司进行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水平自评估,梳理企业核心发展需求,评估企业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工厂建设运维、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制造成熟度水平,为企业组织智能化改造提供方向建议。

  建立园区工业互联网创新展示中心,围绕园区产业特色,模拟实际生产环境,展示5G、工业大数据、工业网络站点平台等先进的技术和方案,示范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化转型等实际应用效果;推广园区企业先进探索经验,建立多方沟通交流平台和多企业合作研发机制。

  打造园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供给资源池,编制园区智能制造服务商名录,优先支持名录内服务商为园区公司可以提供改造服务。通过服务商评级、评选优秀服务商、资金奖励等方式,吸引更多优质服务商来园区落户,力争打造形成一支具备跨行业改造能力、高质量解决方案供应能力、跨区域整合资源能力的高水平服务商队伍。

  建设园区智能制造项目管理平台,鼓励企业在管理平台上共享项目数据信息,运用数字化手段对园区企业获评的国家、省、市、区项目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实施统一管理,开展技术指导,保障项目的高质量建设。

  引进国家级高水平科研机构,在顶层设计、研发技术、成果转化、人才培育等多方面为园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专业支撑。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机制,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制成本和加速新产品进入市场。建设跨企业、跨机构的合作研究联合体,解决行业共性问题,打造整体解决方案,促进新技术产业化扩散和推广。

  建设园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专家库,借助专家智力资源,为园区企业组织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工业互联网相关培训,对园区企业实施水平进行深度诊断,指导企业组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帮企业少走弯路;对园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试点示范项目进行专家评审、建设指导、验收评估,帮助项目高标准实施;为园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发展规划提供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