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klnwj.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klnwj.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klnwj.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klnwj.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电池PACK 锂电池包框体结构设计_米乐平台客户端
米乐客户端
断桥铝门窗幕墙

联系我们

电池PACK 锂电池包框体结构设计

更新时间:2025-01-30 作者:米乐客户端

  锂电池包主要由承载框体(下框体、上框体)、锂电池、高压连接组件(如高压接插件)、低压连接组件(如低压接插件)等组成,见图1所示。锂电池框体不仅作为各零部件承载体,也充当着连接整车的“桥梁”,锂电池通过锂电池框体安装结构装配在整车上。

  下框体作为电池系统主要承载部件,设计相对更复杂。设计过程所需考量点较多,主要有机械强度、密封设计、防腐、轻量化等。当前,电池系统所使用的下框体工艺包括钣金工艺、冷冲压工艺、挤出成型、压铸等。 钣金拼焊框体设计,大多数都用在初期设计打样。其具有周期短、投入少的特点,见图2。

  钣金冲压框体设计,其具有工艺成熟、框体结构强度高的优点,也深受电池包供应商青睐。尤其是工况恶劣场景,如矿区,往往采用钣金冲压框体设计,见图3。

  铝挤出成型框体设计,因其轻量化的优点,被大范围的应用在电池包框体设计。随着整车对电池系统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要求的逐渐提高,框体设计轻量化刻不容缓,铝挤出工艺也作为了电池系统轻量化的主要方案,见图4。

  压铸框体设计,其成本相比来说较高,大多数都用在小型电池包框体设计,如48V电池包。随着电池系统框体与整车底盘的逐渐集成化,电池框体直接采用压铸底盘框体架构,电芯直接布置在压铸底盘框体内(Cell to classis,即电芯直接集成到整车底盘上),也成为框体设计的主要设计的具体方案,见图5。

  不同的锂电池类型及工艺所适用的框体设计的具体方案不同。按锂电池封装方式,分圆柱、方壳、软包。如松下21700圆柱电池、宁德时代方壳电池、LG软包电池。

  根据选定的电池类型及其工艺,进行电池排布。其中电池在框体内的排布方案,称之为成组技术。成组方案的优劣、框体设计是否达标,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成组效率,即电池有效重量占比、有效空间占比,其有效占比越高,成组效率就越高。

  电池框体设计需要考虑电池在框体内的排布方式、固定方式、热管理方式。圆柱电池排布方式有沿高度垂直布置、沿高度平躺布置。圆柱电池需额外借助支架(一般为塑料支架)或胶水固定于下框体。如图6为圆柱电池沿高度垂直布置,并采用填充胶水固定于框体上。

  其固定方式主要分两种,采用支架固定,即传统模组方案和无支架固定,如宁德时代推出的CTP(Cell to Pack)方案,即电芯直接通过胶水固定在框体上。 软包电池单体结构强度弱,需要支架支撑,电池框体设计更多的需考虑与软包单体支架间的连接,软包电池本身的布置相对就较灵活。

  根据整车需求的电量及电压平台,进行电池布置。在此过程,可初步完成由包络到电池的尺寸分解。根据电池类型和所分解的电池尺寸,可进行电池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体积密度等预估,再次进行选型及布置方案的校对,确认此布置方案是不是满足当前行业的电池工艺水平。 不同电池体系,其电池电压平台不同,系统所需成组的电池数量也将各有差异。如一般三元材料电池额定电压在3.56V,磷酸铁锂材料电池额定电压在3.22V,同样组成350V的系统电压,三元需要98个电芯,磷酸铁锂需要108个电芯。 根据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需求,结合电池布置方案,进行框体材料及结构考虑。设计过程,需要结合当前行业水平进行相对有效方案评估。目前,三元材料电池系统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可达到200~220Wh/kg,磷酸铁锂材料电池系统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可达到160~190Wh/kg。电池重量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是整车新能源补贴、免征购置的重要指标。

  框体设计包括产品设计、模具设计、钳工、表面处理等。工程师需结合选用的框体材料、工艺,实现闭环设计,完成最终产品出样。 利用有限元分析系统(FEA)进行框体的结构分析,获取模态、变形、应力等参数,确认设计满足指标。 框体设计主要的结构仿真包括振动、冲击、挤压、碰撞、跌落。相关的仿真工况输入主要来自于整车输入、工况采集、法律和法规。其中,如振动、冲击、挤压、跌落等在GB38031中有明确的规定,属于一定要满足项目。设计师需要结合真实的情况,与客户确认好仿真工况,确保仿真的有效性。

  上框体主要与下框体配合,形成密闭的空间,实现对框体内部零部件的保护。上框体材料的选择主要考虑环境适应性,如耐侯性、耐高温、防腐蚀等;并具备一定的强度,满足电池系统的结构强度需求。目前主要是采用钣金材料和复合材料。 钣金材料具备工艺成熟、成型简单、结构强度高的优点。大多数都用在环境适应性要求高、强度要求高,但对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相对要求低的场景。 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重量轻、耐腐蚀、阻燃性好,绝缘性好等特点,被大范围的应用在乘用车电池包上框体设计中。 上框体工艺的选择需基于采用的材料及框体结构。钣金材料上框体一般都会采用冲压工艺,复合材料上框体主要是采用模压工艺和注塑工艺成型。 随着CTC方案的推广及应用,上框体也将整合于整车底盘。

  上下框体间连接需实现密封连接,达到防水、防尘等功能。防护等级(Degreeofprotection)参照GB/T4208来测试确认。

  密封结构需基于结构、材质特性(如亲水率、变形率、老化)进行设计,常见的密封结构有密封垫、密封圈(如O型圈)、涂胶密封。 目前锂电池上下框体密封设计主要有密封垫设计和涂胶设计。密封垫设计,具备拆换方便,可重复使用的特点,但相对成本比较高;涂胶密封更换维护较困难,重复使用性差,但密封效果较好、成本较低。

  密封框体内外存在压差,其受影响于温度、海拔等,过大的压差将导致框体额外受力,影响框体结构,甚至引发框体爆破。常采用气压平衡阀或透气阀等装置,进行内外压差平衡。 气压平衡设计的另一个功能是起到及时泄气的作用。尤其在电池发生喷阀泄露产生大量气体时,一定要保证电池框内气体能及时有效并定方向的通过该设计释放气体,防止发生电池包爆炸。 气压平衡设计结构可布置于上下框体上,具体视上下框体同整车间的预留空间,该结构要求置于有足够预留空间,且泄气方向尽量朝整车行驶方向。

  电池系统工作需维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一般理想的工作时候的温度在20~35℃间。电池系统热管理充当着电池系统温度调节器的作用,保证电池温度在适宜区间。框体设计同步需要仔细考虑热管理的结构上的布局及设计。 热管理方案分被动方案(如风冷或自然冷却)和主动方案(如液冷)。其中,风冷/自然冷却计划方案的框体设计主要考虑内部电芯布置分布,保证框体内电芯温度的一致性。目前电池热管理方案更多的是采用液冷液热方案。

  不同的电池成组方案,其热管理设计也不一样,其同电池框体的集成方案也不同。 圆柱电池一般会用变形的水冷板附于电池表面作为热管理设计的具体方案,如TeslaY水冷板布置在圆柱电芯间,内置于下框体。

  方壳电池可采用水冷板附于下框体底部或与下框体集成的方式作为热管理设计的具体方案。 软包电池一般将水冷板集成于电池支架上作为热管理方案。下框体设计中,更多考虑其空间及电池支架的固定方案。

  框体设计还需要仔细考虑相应的安全防护设计,如等电位设计、触电防护设计、挤压防护、碰撞防护、热失控防护设计等。 框体设计过程中,工程师需严格按GB18384,GB38031等法规要求,并结合FMEA分析,确保安全设计的有效性,保证用户的人身安全。

  高低压连接充当着电池系统“神经”的作用,将动力及信息有效的对外输出。上下框体的设计需要结合高低压连接方案预留足够的空间,包括安装空间、爬电距离、电器间隙等。 锂电池框体结构基于电芯类型、电芯成组技术有不同的设计的具体方案。设计人员就有必要了解不同电芯类型的工艺、成组方式、电池工艺水平进行框体尺寸分解及结构设计。 综上,本文按正向设计的流程,简述了锂电池构造并分别给出的上框体和下框体的设计方法及需要注意的几点。整车输入电池布置空间后,需结合设计指标、电池成组方案、热管理方案、高低压连接方案等进行上下框体方案确定及相关零部件有效空间预留;再结合整车安装要求、工艺特性等,进行细节设计,包括气压平衡设计、气密设计等;最终再结合仿真,完成设计优化和设计冻结。 不同的设计需求,其最终的设计方向将不一样,如CTP(Cell to Pack)和CTC(Cell to Classis),其框体结构大有不同。工程师需结合实际项目需求及本身电芯工艺能力,进行有关的设计。

  0、重磅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PACK设计课程从入门到精通30讲+免费分享篇》视频-2024年课程安排

  持续更新:典型电池包案例分析(奥迪etron、捷豹I-pace、大众MEB、MODEL3、通用BOLT等):

  大家好,我是LEVIN老师,近10年专注新能源动力电池包PACK系统模块设计、电池包热管理设计及CFD仿真。

  该课程是全网唯一系统层级的PACK设计教程,从零部件开发到结构设计校核一系列课程,着重关注零部件设计、热管理零部件开发、电气零部件选型等,让你从一个小白从零开始入门学习新能源电池包设计。

  2024回馈新老新能源人,(新能源电池包技术)公众号特惠,为方便大家提升,限量50份半价出售全套《新能源电池包PACK设计入门到进阶30讲+免费能分享篇》、《Fluent新能源电池包PACK热管理仿线讲+番外篇》视频课程,并送持续答疑!知道更多课程,加微信号详询:LEVIN_simu

  1、独家 Ansys Fluent新能源动力电池PACK热仿线年课程安排(电池包热仿线部分为免费分享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公开资料收集和整理,不作为商业用途。

  MAP等效4C充电、热失控热抑制、恒功率AC/PTC滞环控制电路SOC模型设置教程;是目前市场上唯壹一套从PACK模型的简化到热模型建立和后处理评价标准的系统讲解。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知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