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客户端
断桥铝注胶机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米乐平台 > 断桥铝注胶机

华为大动作增资数十亿加码人形机器人

更新时间:2025-02-20 作者:米乐客户端

  如果说今天有什么产业当得起这个“先”字,无疑是近年来发展速度慢慢的变快的人工智能产业。

  其中,“人形机器人”更是今年AI领域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华为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近日,华为全资持股的东莞极目机器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8.7亿人民币增至38.9亿人民币,增幅约347%。

  据了解,东莞极目机器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6月,营业范围为电子元器件制造、其他电子器件制造、工程和技术探讨研究和试验发展等。

  在2023年7月,极目机器获得了塘厦近60万平方米的产业园用地,总投资达72亿。

  公司将该地区打造为新产业基地,专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

  对于此次华为对东莞极目机器的增资,财经社推断,极目机器或将作为华为人形机器人的资源整合平台,承担产品化、面向供应商的整合与生态建设的责任。

  早在2022年4月,华为与达闼机器人签署合作协议,在机器人领域技术攻关、行业应用等方面做合作,这也是华为首次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

  今年9月,华为成立了具身智能产业中心,致力于瞄准国际前沿技术,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

  11月,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正式开展运营,并与乐聚机器人、兆威机电、深圳市大族机器人、墨影科技、自变量机器人、华龙讯达、深圳华成工业控制、佛山奥卡机器人、禾川人形机器人等16家企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据华为官方表示,该中心旨在联合企业协同创新,搭建高水平创新平台,提供一站式产品技术交易服务,助力全球具身智能产业链的集散与升级。

  纵观这16家与华为签订合作备忘录的企业,除了大量布局在制造业中的协作机器人创新企业(如拓斯达、埃夫特、墨影科技等)以外,缔约方还来自致力打造各种场景可用的特种机器人企业。

  然而,面对如此多领域合作研究,外界对此的评价却是:华为目前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商业盈利模式仍然处在探索之中。

  近期,多家媒体发文称华为正联合中国移动、乐聚机器人开展5.5G网络场景下的机器人应用,面向B端和C端的多种场景。

  甚至还有业内人士大胆预测,华为系人形机器人最快明年量产,将大幅带动国内人形机器人相关产业链的共同发展。

  另一方面,今年多地政府部门推出的支持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政策,也持续对机器人研究落地形成催化。

  12月3日,四川省发布《四川省AI产业链总体工作方案》,涵盖智能机器人开发、算力提升以及大模型集群培育等八个方面;

  前不久,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七部门还联合发布了《重庆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根据来觅数据的统计,至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共新出现10家人形机器人企业,累计11次成功获得亿元级别及以上的融资。

  而据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发布的报告预测显示,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7.6亿元,到2030年有望成长为千亿元市场,市场规模达1192.46亿元。

  天使投资人、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说:“近年来,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成为研发核心方向,国内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算法向数据驱动转变。”

  郭涛认为,华为入局具身智能的角色定位,可能与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角色相似,主要是提供智能化的技术底座,赋能合作伙伴打造优秀的机器人产品。

  国金证券认为,国产机器人本体厂商有望依托华为强大的底层技术,加速机器人研发技术及应用场景开拓,早日实现商用化量产落地。

  “具身智能技术具有很多基础性共性技术、技术难度也较高,由华为牵头研发,关键性技术突破有望加速,并给国产人形机器人厂商带来确定性的AI能力。”

  今年,美国《时代周刊》发表了封面文章,汇集并筛选了200项“2024年最佳发明”,其中,人形机器人登上封面,被称为2024年最伟大发明之一。

  世界最大金融服务企业花旗旗下分析师预计,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到2050年有望达到7万亿美元之巨。

  著名科技公司特斯拉更是早在 2021 年 8 月,该公司 CEO埃隆·马斯克就首次向外界正式公开宣布了Tesla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的概念。

  近期,科技巨头英伟达NVIDIA公司的一名高管也表示,公司将于2025年上半年把人形机器人提供动力的新技术Jetson Thor推向市场,目的是在迅速增加的机器人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不过,他强调英伟达并不直接参与机器人制造,类似于谷歌向手机制造商提供安卓平台。

  英伟达将自己定位为技术供应商,这一点与外界对华为在该领域定位的猜测颇为相似。

  此外,国内企业也不甘落后,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的数据披露,全球已注册的140家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中,中国厂商有70家,已经占到一半。

  该报告指出,由于劳动力减少(惰性人口老龄化),人力成本持续提高,叠加国家安全因素,人形机器人具备持续增长的确定性需求。

  马斯克在日前举办的2024年特斯拉股东大会上更是宣称,人形机器人将成为工业主力,数量有望超过人类。

  不过,马斯克也表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预计先在2025年底前进行少量生产,用于特斯拉工厂内部。

  如小鹏汽车近日发布AI机器人小鹏Iron,该机器人搭载多块自研芯片支持端到端大模型,已在小鹏广州工厂进行小鹏P7+车型生产实训,未来还可能应用在门店服务等场景。

  12月10日,特斯拉机器人官方账号发布了一段视频,展示了其人形机器人Optimus在复杂地形上行走的最新进展。

  特斯拉机器人团队选取了三处遍布杂草与落叶的斜坡作为展示地点,地面坡度最高大约30度。

  视频中显示,Optimus不仅仅可以上坡,还能下坡,虽然与常人相比稍显笨拙,但步速与普通人差不多,全程没有摔倒。

  其中,从最高的一个坡上往下走的时候,第一次,Optimus“脚底打滑”,差点摔倒,但很快恢复平衡。第二次,Optimus只是由于惯性下冲了一下,并没有再次“险摔”,表现远远好过第一次。

  马斯克转发该视频并表示,该机器人可以通过神经网络控制其电动肢体,无需远程操控即可克服崎岖地形。

  特斯拉Optimus工程副总裁米兰・科瓦奇也转发了这段视频,并补充道,机器人并没用视觉系统,完全依靠自身的平衡能力来应对复杂地形。

  科瓦奇还透露,未来,特斯拉计划为Optimus增加视觉系统,并进一步改善其行走姿态、响应速度、跌倒恢复能力。